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山东省临沂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临沂已连续4年实现了刑事立案、群体性事件等指标持续下降,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逐年上升。
临沂是个人口过千万的大市,作为北方重要的物流中心,城市商贸年成交额仅次于浙江义乌。流动人口多,社会治安压力大。临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好局面,来源于一套创新的机制。
转变作风,关口前移,将有限的稳定力量用在一线,是临沂平安建设的重要经验。
临沂创新机制,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联动,人民调解组织和法院、检察院、交警大队、信访局、卫生局等部门对接。在原有镇、村两级调委会的基础上,成立县区一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统一领导镇、村和行业调解组织工作,并成立了由各县区调委会直接管理的专职调解队伍。近年来,临沂调解组织对矛盾纠纷案件的调处成功率达到96%以上。
临沂还整合基层资源,在乡镇街道成立20人以上的综治工作中心,下设综治、信访、安监、救助和调解中心五个办事机构;在工作片和村、居(委会)、社区也都落实了机构、人员和责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综治体系。综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村级综治经费由乡镇统筹解决。
临沂还开展了“万名平安特派员驻村”活动,全市抽调了一万余名党政干部、政法干警作为“平安特派员”,进驻全市所有的村、居(委会)、社区,指导推动平安建设。这一工程实施后,临沂95%以上的村、居(委会)、社区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生产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性上访的“三无”目标。
临沂是商贸物流城市,暂住人口超过40万人,每天流动人口达30多万人,治安综合治理难度大。为此,临沂研发了警用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和农村平安互助网系统,以科技创新弥补警力不足,有效提升了治安管控力度。
在临沂兰山区站前派出所,记者看到在数字电子地图上,辖区内营业用房、居民用房、出租房都显示得一清二楚。鼠标点击某个建筑,相关人员的信息都会清晰地显示出来。
在农村建立平安互助网,是临沂的另一创新之举。平安互助网系统的主机是一台电话传声报警控制器,它一头连接着村里的大喇叭,一头连接着村民的固定电话或手机,村民只要拨打“9999”,即可触发广播喇叭电源发出报警,还可直接通过喇叭喊话,实现了“一户报警、全村互助”。目前,临沂已有80%的村安装了这套系统。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申太平村党支部书记申永祥告诉记者:“在我们村,家家都可以成为报警点、人人都是联防员。”
同时,临沂还启动了“天网工程”,在重点地区安装高清摄像头以及可视报警和无人值守报警等装置,形成24小时全天候有效监控。近4年来,临沂市累计投入6亿多元,共建成区域治安视频监控中心1995个,安装视频监控探头5.3万多只。
《经济日报》记者 单保江 通讯员 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