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贯彻落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实施方案》精神,按照省委党史研究院《关于印发<山东省“精品年鉴品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中共郯城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结合全县年鉴工作实际,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读精品、用精品、编精品”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此次精品年鉴品读以中指办推荐的中国精品年鉴《连云港年鉴(2019)》《长沙年鉴(2020)》《北京朝阳年鉴(2020)》《孝义年鉴(2020)》为主,辅以我省入选中国精品年鉴工程的《滨州年鉴(2020)》《环翠年鉴(2021)》《滨城年鉴(2019)》,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新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自学研读精品年鉴,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与精品的差距、提出对标赶超的切实对策。
讨论会上,首先由孙长生副主任传达中指办“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启动会议暨2022年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研讨会、第七期全国年鉴主编培训班的主要会议精神,结合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专家评审组专家张恒彬、牟国义《精品年鉴框架结构的科学设置》《精品年鉴框架设计的理念之变》的课程,为全体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随后,与会人员分别就精品年鉴品读谈感悟。大家对精品年鉴的装帧设计和结构内容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其特色鲜明、结构完善、层次明晰、记述规范,具有较强的资料性,充分展现了“存史、资政、育人”的基本价值。主要业务人员从框架设计、记述内容、资料信息、图片使用、条目编写五个方面,分析了郯城年鉴在编目设置、大事记编写、领导班子记述、内容资料选取与运用、附录收录内容、图片选用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各改进措施。
通过对标学习,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不到位”:一是督促保障不到位,对《郯城年鉴》的组稿工作仅限于发通知部署力度不足,统稿过程中的督促不够,没有考核的硬性指标制约,导致一些单位对于催稿的电话、通知处理速度较慢。二是学习交流不到位,工作思路没有打开,与兄弟县区的经验交流少,未能及时吸取先进的经验做法用以完善自身年鉴的编写。三是业务培训不到位,一方面作为总纂单位,自身对于年鉴业务的研究不够,业务知识更新较少、较慢,难以适应新时代年鉴编纂需要;另一方面,缺乏对各供稿单位撰稿人的业务培训,导致所报送的稿件质量不高,甚至以工作总结应付。同时,在修改过程中的主要业务人员与撰稿人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不足,导致稿件中的部分问题长期存在。四是重视程度不到位,各供稿单位没有充分意识到年鉴存史资政的重要作用,对稿件的内容不加斟酌,数据资料经不住推敲,报送稿件拖拉,耽误出版进度。
讨论会的最后,闫长欣主任对各位同志的发言表示认可,对《郯城年鉴》的编纂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勉励各位同志以此次“大学习、大讨论”为契机,以读促学,学以致用,抓住年鉴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对标精品找问题,制定提升《郯城年鉴》编纂水平的实施方案,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提等次、五年出精品”的“三步走”战略,坚定扛牢“走在前、开新局”的光荣使命,以精品年鉴为引领,强化精品意识,全面提升年鉴编纂水平,并将学习成果举一反三,应用到党史史志业务研究、编纂、宣教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全县党史、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