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认真按照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临沂市委党史研究院关于党史史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喜迎二十大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巧用“加减乘除”深入开展党史史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强力推动学史知史、读志用志向纵深推进。

“加”上主动,提高党史史志资源利用率。平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通过与县教育体育局、文旅局、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部门共同协作,将党史史志成果“活起来”“用起来”。通过整理境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委书记口述史、南下干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资料,形成了一批宝贵资料,为党史史志资源开发利用打下良好基础。组织“蒙阳红·史敢当”宣讲团走进机关、社区、农村,开展“喜迎二十大、党史进基层”党史知识和地方志知识宣讲活动,已在全县机关、镇(街)、村居开展宣讲活动14次、约3000人参与聆听。打造县、镇、村三级“党史史志图书角”,在平邑一中、保定社区、桃峪村等单位成立“党史史志图书角”,图书角有党史史志书籍600余册,月阅览量达1000余人次。并向全县各部门、镇(街道)、村居免费提供党史史志书籍,共赠送《平邑县志》《平邑年鉴》等地情资料书等2000余册。

“减”去狭隘,拓展党史史志“六进”覆盖面。平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减去“狭隘”思想,积极拓展合作范围,切实提升干事效率,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党性教育基地等联合共同举办党性教育、党史学习活动等。联合团县委、关工委、妇联、作家协会等部门,通过举办“红色夏令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讲活动和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努力营造学史读志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山东省情网、山东党史史志微信公众号、沂蒙党史网、沂蒙党史史志微信公众号等省市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平邑县人民政府网、“平邑党史”微信公众号、县融媒体中心等媒体,通过刊载、播报平邑党史故事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史史志。今年以来,已在山东省情网、沂蒙党史网、临沂日报等市级以上媒体发表信息宣传稿件91篇。

“乘”以办法,放大党史史志资源优势。平邑县现有红色文化遗址54处,其中市级重点抗日战争遗址20处,沂蒙红色堡垒村7个;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平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充分依托八路军115师在沂蒙展览馆、桃峪高干会议陈列馆、九间棚展览馆、王保胜史迹陈列馆、金银花博物馆、唐村水库库区移民博物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平邑红色遗址遗迹、革命故事、优秀人物、三线建设遗址等史志资源,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现场体验式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切实提升平邑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先后独立编纂出版《平邑金银花志》《红色平邑》《平邑党史概览》等,参与或联合编纂了《雄狮东进战沂蒙》《陈毅担架队》《百年平邑影像》《曾子研究文集》《曾子名言百句》等,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平邑县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为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开展场馆建设、城乡建设等提供基础资料和历史支撑。
“除”去糟粕,把好史志书籍政治关。平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广征、核准、精编、严审的修志方法,在党史史志书籍中“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为保证县志、年鉴、组织史等资料全面和准确,组织人员到各镇(街道)、各单位(部门)补充核实资料数据,书籍总纂稿完成后,依规严格开展三审工作,严把党史史志书籍的史学关、质量关和保密关,打造精品党史史志成果。近年来,先后编纂完成了《平邑县志》《中共平邑年鉴》《中共平邑县组织史资料》《平邑党史博览》等一大批党史史志图书。与此同时,指导有条件的村开展村志编写工作,记录乡村历史,完成了油篓村志、九间棚村志、孟家庄村志等,其中九间棚村志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名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