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8年史志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史志动态 >> 2018年史志动态 >> 正文
《沂水年鉴(2015)》重点推荐书画家萧春来在2018耶鲁中美论坛演讲
发布日期:2018-05-04 浏览量: 来源:

《沂水年鉴》自2015年以来,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同我异”的特色,在附录部分增加了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家及文学艺术作品选录,增强了年鉴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在《沂水年鉴(2015)》中,重点推荐了书画家萧春来的代表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萧春来的简历、荣誉称号,展示了萧春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默书的入选《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的《道德经》百米长卷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2018年4月27—29日,萧春来作为中方艺术家被邀请参加由北美华人文化基金会、耶鲁大学国际事务部、耶鲁大学管理学院、耶鲁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加速度”2018耶鲁中美论坛艺术分论坛活动,并受到热烈欢迎。论坛期间萧春来分别走进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康州大学、康涅狄格大学、纽黑文艺术学院,进行广泛艺术交流并做了精彩的演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萧春来,沂水县院东头镇人,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湖社画会会员,全国硬笔书法教育百强导师,默者书法教育创始人,中国国学文化事业的公益倡导和传播者。萧春来精通书画,继承发展和创新了瘦金体书法,风貌个性自成一家。

附:萧春来演讲稿

疆,

—— 浅谈中国书画之魅力

萧 春 来

尊敬各位中美企业家,艺术家,各位老师,各位代表:大家好!

艺术世界交易的是人心,一位出色的艺术家,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之于我们的世界一样,也有着三种必备的元素---穿透力的眼,表现力的笔和包容力的心。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即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以‘大美为真’作为我们的学术追求,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学术渊源。中国先哲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大美为真”体现了返璞归真的学术追求,符合一切事物本质的发展规律。而中国画是以诗性的语言,以线条,水墨,块面覆色等元素表现东方独有的审美情趣。水墨最能体现中国画的文化精神,中国历来讲究书画同源的美学观点,点线的表现力度和笔墨的审美情趣,在绘画和书法中,同步发挥,最能表现中国绘画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品格。当我们欣赏一幅中国书画作品时,首先感受的是这幅作品的气韵,气势和气象。一幅能打动人的书画作品,应该是古意盎然,气息充盈,干净高雅,富有韵致,同时又能蕴含时代精神,激发人们的艺术情感和艺术遐想的作品。

纵观中国历史,凡有大成就者,必定继承中国画艺术之所长,又能表现时代人文之情思。读画,只看画什么,画的像不像,大多是外行。对画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笔墨中寄寓自己的艺术精神。例如,同样是画雪里芭蕉,从王维到齐白石都画过,但每个人都会用笔墨在其中寄托着自己的情怀,所谓题材不过是个载体,因而笔墨是不同的笔墨,芭蕉也就有了不同的芭蕉。‘画如其人,文如其人’整个中国绘画史都贯穿着这个美学的观点,我认为绘画作品的艺术美,主要是来自画家的人品,气质,以及画家的灵魂美,风格美。由于人的品格不同,不同作者反应在画中的生命气息,也有品格的差异。例如,同样的荷花,在宋表现为富丽,在青藤表现为狂逸,在八大则表现为冷俊,在白石表现为郁勃,而在昌硕则表现为陈雄。

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心灵之境”。心灵之境是“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需要依赖心源的滋养,性情的培育,意志的锤炼。胸中有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艺术是作者生命的外在形式,好的作品能使观众在其作品面前感受到艺术家的生命律动,思想的核心,智慧,激情以及惊人的活力。艺术家有一双超于常人的眼睛,对美有洞察力。他能把看到的事物给予审美的理解,并把潜在的美挖掘出来,在中国绘画史上,那些穿越千古仍能让人品味不已的画作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不是因为创作者用了多么高超的绘画技巧,而是因为他们用笔传达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别开生面,独立于世,从而引发了观者的共鸣,我们欣赏作品时,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欣赏去理解。

关于中国书法,它是写意抒情的线条艺术,书法是精神的结晶,是内心思想的线条表现艺术。中国书法,作为与汉字相伴而生的文化,它与中国诗,画,印相融,与琴,棋相同。它是凝固的舞蹈,它是无声的音乐,真,草,隶,篆书写着中华几千年文明,在文字与艺术的交织中,尽显中国文化至真至正的精神和至高的境界。欣赏中国书法,一看功力,二看学问,三看境界。功力深厚,学识渊博,境界高超是中国历代大书法家的共同特征。中国的传统书法中蕴含着儒家的中和,道家的自然,佛家的妙悟。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不但要根植传统文化的书脉中,而且更应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和时代性。中国书法史是由大家名家和经典组成的。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大家名家和经典作品传世,他们留给后人的是浩如烟海的传世作品,如同中国的格律诗,法度易守,神髓难摄。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在中国延续了三千多年辉煌,也是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所在。

今天中美两国文化艺术在这里对碰,必然交织出理想的火花。国有界,艺无疆,艺术是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通过耶鲁中美论坛,广泛的进行两国间文化艺术交流,必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最终以艺术的形式缔结友谊,不断加强中美两国文化艺术互动,共同构建美好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