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翼堂”是蒙阴县垛庄镇垛庄村刘氏家族的堂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史中不多见的革命大家族,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民族存亡的抗战时期,“燕翼堂”全家以民族大义为重,紧跟共产党毁家纾难,献出家园、土地和粮食,带头减租减息,踊跃参军参战。解放战争时期,全力支前,抚育革命后代,投身人民解放事业。“燕翼堂”家族的刘晓浦、刘一梦叔侄两人,是沂蒙山区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也是中共山东省委、共青团山东省委早期领导人。刘晓浦曾任中共山东省委执行委员兼秘书长,刘一梦曾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1931年4月5日,刘晓浦、刘一梦以及中共山东党组织的领导人邓恩铭、刘谦初等22名共产党员在济南英勇就义,史称“四五烈士”。刘晓浦、刘一梦牺牲后,在他们的影响和感召下,家族中又有24人参加革命,5人英勇献身。
近年来,蒙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牢固树立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理念,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史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推进革命家族“燕翼堂”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利用工作。
一是积极搜集“燕翼堂”史实史料。沿着刘晓浦、刘一梦等革命先辈求学和革命足迹,专门安排工作人员辗转北京、上海、南京、南通、济南、潍坊、日照等地,到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图书馆、上海大学、南京大学、东华大学、南通大学等收集史料,到“燕翼堂”后人家中征集笔记、回忆录、照片、图书等相关材料,抢救性地采访革命事件亲历者见证人,搜集到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形成了丰富的史料储备,为党史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编研高质量红色成果。加强“燕翼堂”红色文化研究阐释,总结提炼精神内涵,系统梳理、潜心研究,编研有深度、有价值、有特色的红色成果。刘一梦既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最早的一批实践者之一。1929年,上海春野出版社将他发表的短篇小说结集出版,以其力作《失业以后》为名,《失业以后》曾被鲁迅先生誉为“优秀之作”。多年来,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一直不断收集、整理他的文学作品等资料。借助孟良党性教育基地改造提升的契机,将他发表的八篇短篇小说整理出版,填补了研究刘一梦的一项文化空白。2021年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创新开展了庆华诞学党史“七个一”活动,启动《刘晓浦、刘一梦》一书的编写工作,从革命事迹、家族抗战、革命作品、族人回忆、历史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和青少年沿着英雄先辈们的足迹,重温革命先辈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传承英烈精神薪火和赓续红色血脉。
县委党史研究中心整理出版的刘一梦小说集《失业之后》
三是建设刘晓浦、刘一梦革命事迹陈列室。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抽调两名业务骨干全程参加刘晓浦、刘一梦革命事迹陈列室建设专班,提供史料图文,撰写展陈大纲,从历史真实、艺术性等方面对大纲与展板细节进行修改、完善、深化。刘晓浦、刘一梦革命事迹陈列室的建成,为孟良崮党性教育基地增添了重要教育载体,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鲜活教材。
刘晓浦刘一梦革命事迹陈列室
四是协助创作优秀红色文化作品。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发挥资料库和智囊团作用,强化对“燕翼堂”红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史料支撑助力打造精品红色文化作品。利用编研成果为山东省京剧院创作的革命现代京剧《燕翼堂》提供翔实准确的历史图片、文献档案等素材,在塑造艺术形象、再现英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京剧《燕翼堂》先后参加了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2022年12月,被评为中央宣传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同时,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作为电视连续剧《燕翼堂》顾问单位,主动协调、积极协助做好电视剧前期筹拍工作,坚持“党史姓党”和严谨科学原则,提供大量图文资料,安排业务人员细致把关剧本大纲,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准确的史实,并两次召开剧本研讨会。通过把关提出专业性修改意见和召开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拍摄方向和剧本大纲修改要求,为电视剧的顺利开拍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3年1月25日,电视连续剧《燕翼堂》剧本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