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党史史志馆于2021年12月建成开馆,坐落在县文化综合体“六馆一中心”,与县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科技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人文化宫形成场馆的集聚与联动效应;整座馆舍设置地方志展厅、党史展厅、志鉴图书阅览区、多功能会议室等多个区域,实现展、阅、研、藏不缺项,各项功能配套齐全。自开馆以来,以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布展,历史脉络清晰、文化气息浓厚的氛围,吸引了社会各个群体前来参观、阅读、咨询,目前已先后接待省委办公厅、省“四进”工作组、省档案局、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等党员干部及青少年学生、广大游客12000余人次,赢得社会各界好评。

一、主动担当作为,争取多方支持
2019年,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紧紧抓住建设蒙阴县文化综合体“六馆一中心”的机遇,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报申请在“六馆一中心”打造新党史史志馆。经过积极争取协调,确定由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县档案馆两家单位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建”的原则,在档案馆内建设党史史志馆。
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充分发扬担当实干精神,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有序推进,专门成立工作专班,拿出两名业务骨干具体负责场馆建设及展陈布展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党史史志馆建设,布展过程中,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王丽云,县委常委、副县长、宣传部长王淑军,县政协副主席刁传东等县领导曾亲临指导。临沂市委党史研究院给予了大力支持,市院领导多次到蒙阴指导工作,并对展陈大纲进行了审核把关。建设过程中,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多次对接设计部门、施工单位及时破解遇到的问题,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和顺利交付,至2021年12月,党史史志馆建成对外开放。

二、明确目标定位,精心设计展陈
立足新时代党史地方志工作新要求,着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党史史志馆,即集地情展览、会议交流、志书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体。新建设的党史史志馆总面积1030平方米,其中地情展览600平方米。在展示内容上,坚持“以党史史志为魂、以发展为体、以时间为轴”,以“挖掘地情资源、展示地域文化、存史资政育人、服务社会公众”为主旨,既能展示蒙阴文化脉络、又有党史地方志文化的行业特色,利用蒙阴元素立体多维展示蒙阴地情、县情、民情。地方志展厅展示蒙阴自西汉建县以来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党史展厅展示蒙阴县域内,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蒙阴的传播、县委的建立、县委领导蒙阴人民开展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到新中国成立后蒙阴人民在县委领导下奋斗和发展的光辉历程。全部展陈确保了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正确,确保与中央精神高度一致。
三、深入挖掘亮点,彰显地域特色
明确党史史志馆规划设计的主线,即:突出地方特色,突出党史史志特色,建设富有蒙阴味道的党史史志馆。紧密结合蒙阴历史、发展成就、著名事件和人物等方面情况,深入挖掘和收集相关的志书与党史资料,使展陈的内容亮点纷呈,具有蒙阴独特的价值和文化品位。自2020年6月启动展陈大纲撰写,先后三变方案、五易其稿,最终形成《蒙阴县党史史志馆展陈布展大纲》。地方志展厅分八个单元介绍了蒙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党史展厅立足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按时间顺序分六个单元。
四、夯实“四大保障”,确保平稳运行
一是机构保障。申请设立“中共蒙阴县委党史史志馆”,为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下属的股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二是人员保障。2022年通过青年人才引进了1名中国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立足党史方志文化传承与弘扬,进行人人都是“编研员、讲解员、宣传员”复合型人才培养,初步构建了运行通畅的机制体制。三是制度保障。立足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阅览等规章制度,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四是功能配套保障。立足“展示、收藏、研究、阅览”相结合理念,科学设计功能区域布局,配套购置展示柜、书架、阅览桌椅和投影仪等专用设备,协调物业公司统揽安保、保洁、水电等后勤工作,确保了运行使用各个环节保障到位。
五、加强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功能
县党史史志馆建成后向社会免费开放,吸引了社会各界前来参观,充分发挥了在普及党史方志文化、培育家国情怀、传播蒙阴县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强化在宣传推介、机关党建、爱国主义教育、学术交流等方面重要作用,先后接待省委办公厅、省“四进”工作组、省档案局、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等领导到党史史志馆调研指导,多家单位到党史史志馆开展主题党日、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建活动,汶溪小学、第一实验小学等青少年学生走进党史史志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五莲县委办公室、河东区委党史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在馆内开展考察交流活动。经过一年来的运行,县党史史志馆已成为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广大市民、外地游客、专家学者了解、体验蒙阴的新名片,成为地方文化新地标和红色教育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