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孙氏捐谱开启家族新史,党史中心纳珍共襄文化盛筵。4月14日,蒙阳武安孙氏族谱捐赠仪式在平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温馨启幕,孙氏家族代表们也怀着庄重与热忱的心情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现场气氛融洽且热烈,大家共同见证这一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历史文化的珍贵族谱开启新的篇章。
捐赠仪式上,县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昌首先向客人们介绍了近期家谱征集活动开展情况。去年以来,县委党史研究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党史研究院、市委党史研究院关于家谱普查工作的部署要求,全方位扎实推进家谱普查与研究工作,在家谱普查研究及成果转化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传承和弘扬地方历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已收集到全国多地家谱2377宗,1.3万余卷,为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蒙阳武安孙氏一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田书的,因讨伐莒国立了战功,齐景公赐姓,成为孙书,为孙氏始祖;三世祖是孙武,创孙子兵法,被尊为武圣;五世祖是孙膑,创孙膑兵法;二十四世祖是孙权,为东吴大帝;四十六世祖北宋枢密副使孙沔(字光溥)征北凯旋道经蒙阳司家井村中风去世,宋英宗颁发圣旨让就地礼魂而葬(建衣冠冢),尸体运回了开封安葬,改司家井为武安(武将安远侯安息之地),并在武安立了祠堂,其曾孙元公,因守孝迁到此处建村,奉为蒙阳武安孙氏的始祖。
孙氏家族代表孙柏远简要介绍了《蒙阳武安孙氏族谱》的编纂过程和主要内容。该族谱通篇以手工小楷书写,宣纸线装,借鉴古代族谱,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编排,全面记录了蒙阳武安孙氏家族的起源、迁徙、繁衍历程,以及家族中的杰出人物、家训家规等,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家族文化和历史记忆的珍贵文献。据了解,此次新修族谱,孙氏族人本着“尊重历史、严谨考据、兼容并包”原则,通过深入研读两本老谱,走访各地宗亲,搜集各地老谱残卷和支谱、碑刻文书、地契家书等原始资料百余件,走访37个孙氏聚居村庄、采访200余名长者,数易其稿,历时十年,最终完成了这部凝聚着家族心血的谱牒。
王海昌对孙氏家族的捐赠义举表示衷心感谢,并向孙氏宗亲代表颁发了精致收藏证书。他指出,族谱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资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作用。《蒙阳武安孙氏族谱》的捐赠,不仅丰富了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的馆藏资源,也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家族传承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心将妥善保管好这部族谱,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数字化等手段,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研究蒙阳武安孙氏家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优良传统。
此次捐赠仪式,为蒙阳武安孙氏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也为地方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将继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广泛征集各类地方文献资料,不断丰富地方文化内涵,为推动平邑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党史史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