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仲夏,时清日复长。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5月30日,平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联合双报到社区——小南泉村,别出心裁地开展了“迎端午、话党史”活动,活动以“传统民俗+红色文化”为双引擎,通过“看、听、悟、创”多种体验,让干部群众在氤氲粽香中触摸历史脉络,在红色叙事里厚植初心使命。

活动伊始,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健致辞,向参与活动的干部群众阐述了本次活动意义和目的。他指出,端午民俗承载着民族精神,党史资源厚植了家国情怀,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红色文化与端午习俗相互交融,以生动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大家在感受端午传统节日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致辞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开启了“包粽子”环节。翠绿的粽叶在手中翻折成漏斗状,雪白的糯米、鲜红的蜜枣依次填入,再用棉线轻轻缠绕捆绑,一个个饱满紧实的粽子便在欢声笑语中成型。大家手法娴熟,动作利落,不一会儿,桌上就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粽子,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粽香。
包粽子过程中,一段段生动的微视频呈现在众人眼前。从屈原投江的历史剪影到民间“五月五挂五彩”的老照片,从汉代“角黍”的考古实证到沂蒙山区“拥军粽”的历史档案,镜头语言巧妙勾连起传统民俗与红色记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独特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技艺被一一展现,从包粽的手法到蒸煮的讲究,让大家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仿佛能闻到那飘散在历史长河中的缕缕粽香。
在活动的核心环节,一首首经典诗词、党的赞歌被激情颂读,一个个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过端午的红色故事被深情讲述。那些在战火纷飞中依然坚守信念、为人民幸福奋斗的感人瞬间,通过讲述者饱含深情的话语,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大家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一同经历那段艰苦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精神的决心。


“主题粽子命名”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大家纷纷发挥创意,紧密结合平邑党史和地方历史,为粽子赋予了独特的文化符号。“115师记忆粽”承载着八路军115师在平邑战斗的光辉历史;“蒙山烽火粽”象征着发生在蒙阳大地上的英勇抗争;“天宝梨香粽”则巧妙地将天宝山黄梨特产与红色文化相融合。这些别具匠心的名称,不仅是对平邑红色历史和地方特色的高度凝练,更让每一个粽子都成为了传承文化的生动载体。
活动最后,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和小南泉社区组织专人将包好的粽子送到社区退役军人、老党员、困难群众手中,在传递节日温暖的同时,也将红色文化和党史知识带到他们身边。老党员们接过粽子,感慨万分。他们回忆起过去的峥嵘岁月,讲述着自己与党的故事,让在场的干部群众深受教育和鼓舞。
当端午的粽叶包裹住党史的养分,传统节日便成为滋养初心的精神盛宴。此次活动,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将端午习俗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让参与者在粽香中感悟党史,在党史中坚定初心,为传统文化弘扬开辟了新的路径,也让红色薪火在新时代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