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5年史志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史志动态 >> 2025年史志动态 >> 正文
先贤遗珍耀世而出,史馆馆藏再纳珍瑰——平邑县党史史志馆入藏珍贵地方文史资料
发布日期:2025-06-30 浏览量: 来源: 临沂市党史史志网网站 作者:平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

今年年初,平邑县党史研究中心主任王海昌会同县政协原秘书长孙文吉、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武振华及部分党史史志专家就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到白彦镇调研,发现平邑县著名乡贤、文史研究家张寄庵先生遗留下来的众多诗集、文集、书信等许多珍贵的文史资料。

张寄庵先生的家人向平邑县党史史志馆慷慨捐赠了包括人民日报全文刊登的《为山东各界敦促孔德成先生回归祖国大陆书》在内的文集、诗集26卷,手稿100百余篇,书信近百封,总字数达数百万字。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县档案馆组织10余名专业人员利用一天时间对上述资料全部进行了电子化扫描和整理保存。

县党史研究中心利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将这些珍贵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加以研究。目前已初步取得成果。这些收藏多年的珍贵史料,极大地丰富了党史史志馆馆藏,对于研究张寄庵先生在文学、文史、书画艺术等方面的多重贡献乃至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

张寄庵先生生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历1904年),世居原费县白彦社金斗庄村(即今平邑县白彦镇黄金斗村) ,青年时代正值战乱时期,经历坎坷。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曾先后在滕县(今滕州市)、徐州、南京、天津和山东省文史馆从事地方文史工作。1981年后,先后被推选为平邑县第一届政协委员,第二届县政协常委,白彦区人大代表。同年,他写下了《为山东各界敦促孔德成先生回归祖国大陆书》,并在人民日报发表。1983年春,其在台学生谢广大(易名鲁民)由香港向其家属致信询问近况。张寄庵对其家庭进行了安慰,并解释了党的政策,写信约定会面,推动了统战工作的开展。在任平邑县政协常委及人大代表期间,他就地方建设事业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多被党和政府采纳。1986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向他颁发了“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聘书

张寄庵先生一生著述丰富,先后创作、编撰《寄庵诗集》三卷,《寄庵丛话》六卷,《寄庵文录》一卷,《中国戏剧谭》两卷,《江苏书林片羽》一卷,《中国诗词综鉴》十一卷,《江苏徐州汉画像石》全册,《莲幕集》等著作。他在《寄庵丛话》中记录,清朝乾隆时期榜眼、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山东布政使孙星衍撰写武城曾点墓碑文的情况,对研究曾子故里及曾子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他还收录了清末幅军领袖刘淑愈的遗作并做了注释。刘淑愈是获得进士功名、被封官后又造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历史上对他的记录极少,关于他就义前的遗世作品更是罕见。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更是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起义领袖。他的起义活动严重动摇了清王朝在地方的统治。

此外,相关史料还记录了1940年白彦战斗前后极其重要的史料,对于研究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他如关于白彦小山后鲁怀王墓考证、石门程昱墓的考证以及与曾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委员、天津大学教授、著名书画家王学仲的交往、交流、合作进行文史研究的史料都弥足珍贵,对于丰富研究平邑的地方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对张寄庵先生文史资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正是出于对无数地方知识精英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密码表达敬意的方式,亦是在历史长河的幽微处,打捞民族精神根脉的执着努力。每一片碎影的浮现,都让那被遗忘的星空多了一分被重新点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