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平邑县委党史研究中心组织党史专家库专家与视频拍摄组“寻访抗战遗址活动”首站登上白彦镇太皇崮,缅怀在太皇崮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并通过现场考察、历史讲述、视频拍摄等记录和整理太皇崮战斗经过和重大意义,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1943年1月15日,日伪军集中10000余兵力对鲁南山区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对滕峄边、费滕边、费南、边联县均进行所谓“拉网”、“铁壁合围”,半月内先后打通了三条公路:一条从滕县经城前、白彦、梁邱到费县,把以白彦为中心的费滕边实验县一分为二,将天宝山区和抱犊崮山区分割开来;第二条从城前经唐村到平邑,使邹东山区和费南山区分割开来;第三条从临枣公路上的尚岩经埠阳、大炉直达费县城,使四县边联一分为二。将鲁南根据地分割成费南、邹东、峄边、边联东、边联西互不联系的五小块。2月,日军又集中了第三十二师团主力,配合伪军以白彦、郑城为中心,妄图合围歼灭我鲁南军区首脑机关。我军则分别转入外围袭击敌人。敌人合围失败后,佯装撤退,隐蔽于周围各据点,在白彦则留下1000余人构筑工事。并在白彦东西两路安设据点多处,梁邱、关阳司、南武城、白彦、小营、小北山、夏家庄、陈家庄、官庄、南径等处修筑碉堡10余个以保持东至费县城、西至城前的联系。同时,还在沿路抓去大批民工修筑公路和碉堡,将我鲁南中心区拦腰截断。日军盘踞白彦后,白天到附近的几个小村庄派粮、派款、抓民工;夜间则经常出来骚扰,偷袭我县区地方武装和机关。著名的太皇崮战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期间,我黄崮区区中队分别在副区长(主持工作)孟育民的带领下,夜袭了官庄和南武城据点的鬼子,打死打伤许多鬼子汉奸;又在区委书记马东昌的带领下端掉了柴山、岩马(今属山亭区)的鬼子据点。

敌人恼羞成怒,密谋对我皇崮区委、区中队进行合击。3月24日,我皇崮区委正在小黄坡村开会总结近一个月的战斗经验,表彰先进队员、农救会和基干民兵等。站岗的民兵先期发现了北面白彦、小观山、羊角山三个方向的敌情。区委书记马东昌、区长孟育民等闻讯立即组织干部群众撤离。马东昌带区中队掩护群众向东面的青山、老山顶方向撤离,孟育民带与会干部及部分民兵向吉庄方向撤离(今属山亭),不料,他们撤到孙家村附近时,迎面与从滕县方向赶来围攻的日军遭遇,边打边撤,最后有9人登上了太皇崮。随后,他们被来自南边山亭方向和东边梁邱、北边白彦、西北城前等方向的来敌团团包围。他们依据天险,居高临下,打退了敌人数次冲锋,太皇崮下的悬崖边,堆满了敌人的尸体。激战半日后,他们弹药耗尽,用石块投击敌人。最后敌人冲上崮顶。孟育民与太皇崮村农救会长李广友被枪弹击中;接着,鬼子的刺刀穿透了民兵谢恒顺、谢学柱、谢洪任的胸膛;民兵谢洪连抡起枪支打倒一个敌人后,连中几弹倒了下去;山西籍陈礼赞抱着敌人滚下悬崖,区指导员王万立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拉响了从敌人身上抢下的一枚炸弹与数个敌人同归于尽,区农救会长公浩用棉衣蒙头栽下了万丈悬崖。
区委书记马东昌带领区中队主力掩护群众向东南方向的老山顶转移,在南洞村山口至南刁岭拐角处,与从山亭、木竹窝、岩马等据点北上的日寇遭遇!区中队掩护群众向老山顶东部转移。敌人在对区中队造成重大打击后,没有与他们纠缠。因为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对皇崮区委进行合围。在这次战斗中,有一名战士,肚子被鬼子刺刀划开,肠子流了出来,仍一手挽着肠子,一手拿着枪对着鬼子猛砸,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突围的19人名队员在马书记的带领下穿过敌人的封锁线,联系到在东凫山、城头(今枣庄市山亭区)一带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一部回援,但当他们赶来时,战斗已经结束了。除了在山顶牺牲的9位烈士还有牺牲在山下的白秀花、王翠娥、宋时立、赵得法、吴广宪、蔺仕伟、通讯员小陈以及许多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

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峥嵘岁月,传承民族精神,唤起读者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和平的珍视,努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